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3章 211.感情的第一次波折

海内东经》)。《风俗通义》里把风神说成是箕星,属二十八宿的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孔颖达《〈尚书·洪范〉疏》说:“箕星好风,毕星好雨。”《诗经·小雅》有云:“月离(丽,附着)于毕,俾滂沱矣。”(《渐渐之石》)《重修纬书集成·春秋合诚图》说:“轩辕,主雷雨之神也。”按照先民造神的顺序是先近后远、先他物后自身的一般规律来推测,风雨雷电之神灵最先被想象为某种动物,如《山海经》所载,然后又想象为某种星辰,如《诗经》所载,然后才想象为某个英雄人物,所以山川湖海崇拜。前文已引《祭法》、《左传》的山川之神。《吕氏春秋》十二纪总结了古代社会自然崇拜和农业祭祀同社会生产、社会管理互相配合的经验,其中再三强调要“祀山林川泽”、“祈山川百原”、“祈祀四海大川名原渊泽井泉”,这些都是原始自然崇拜的遗风。先民靠山吃山,靠结合在一起。云南傣族、景颇族、哈尼族都崇拜神林,按时祭祀,不许乱砍滥伐。傣族还习惯于种植一棵大青树于村中,下面用树枝搭成树神居屋。永宁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笃信树有神灵,有的选择附近山上某棵年久茂盛的大树,作为村落或母系亲族的保护神,定时祭祀;又把青松树视为吉祥树,把刺香树视为附有精灵的树,皆要礼敬。

火与石的崇拜。在众多自然物品中,火与石成为两种特别受尊崇的对象。火的运用和人工取火的发明,是原始人类进化中的一件大事,它使先民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动物式生活,开始熟食,改善了人类的健康和扩大了食品的范围,并且使先民获得了有效的抵御寒冷、潮湿和野兽侵害的手段,不仅给先民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制作器物(如烧陶、冶铸)的动能和开垦耕地之便,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了质的变化,所以火普遍受到崇拜。中国古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被尊为燧皇。《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子曰:炎帝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炎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