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火之神,故名。火神后来称为祝融,并纳于阴阳五行框架之中,故原生的色彩日渐减少。但在当代少数民族中却能看到较为朴实原始的火神崇拜。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西盟佤族实行刀耕火种,每次烧荒前先举行宗教仪式,用鸡血滴于五个火把上,交给五个壮丁点火,然后其他人跟着烧地。鄂伦春习俗保持火塘的洁净,不准在其中乱捣,据传说有一妇女乱弄火塘,火神发怒,使火熄灭,从此民间敬重火塘。傣族、佤族不许向火吐痰、泼水,更不能在火上走动。广东连山县瑶族有送火神节,在野外盖禾草小屋,主祭后把草屋烧掉,表示送走火神,当晚不点灯,不燃火把,这样可以避免火灾。鄂伦春人禁止玩火、踩火、泼火,进餐和饮酒之前,往火里扔点酒肉,表示敬奉火神。东北萨满教祭祀活动中,祭火是中通过对火神的礼赞与膜拜,达到驱寒、除秽、去邪恶,引来福寿与兴旺的目的。满族每逢火神祭,气氛热烈,并伴有耍火绝技,竞赛识火、储火、升火、驭火的高超本领,族长讲述火神的故事,妇女互传用火的禁忌,表现了民众爱火、敬火、向往光明幸福的质朴心理。西南纳西族亦有送火神和祭火活动,丽江鲁甸地区还有祭火鬼的仪式,把煽风点火的火鬼送到荒郊野外,为的是以后不再发生火灾。
灵石崇拜以白石为主,也是相当普遍的一种原始信仰,其起因可能是由于石器在原始人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故对原生石头有崇敬之心,再者岩石洞穴供先民栖息,石头可以敲打取火更增加了人们对石的依赖感,白石的坚硬光洁又象征着强壮、美好,它与山崇拜联系在一起,更提高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后世“泰山石敢当”用以镇邪和先秦名学辩论“坚白石”,都与早期石崇拜有关。红山文化辽西东山嘴祭坛,有成组成群的长条立石,是祭坛的中心崇拜物,显然是石崇拜的遗存。有人说这是社神的标志,说明石崇拜渗入土地崇拜之中,并具有崇高位置,故古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