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到达范阳之后,结识了一生中最好的伙伴——史思明。史思明是范阳本地的书生,常常读古书而叹人心不古。当安禄山跟他谈到李隆基的无奈的时候,他决定帮助安禄山,当然也是帮助李隆基,将人心引导到那个淳朴的时代。没有乌七八糟的礼仪,没有乌七八糟的官场,也没有阶梯一般的等级。
三年之后,范阳一新。百姓和乐,物产丰收。盗贼不行,夜不闭户。李隆基龙颜大悦,当即下旨,更授安禄山卢龙节度使,仍兼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大道得行,也是心情愉快,跟史思明商量之后,决定由史思明留守范阳,自己亲自到卢龙,再将卢龙发展起来。
早在安禄山游历日耳曼和大食的时候,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古时日耳曼和大食之间,有国名希腊,其国无君,众将军治之,大事则万民共决。安禄山深以为然,即于卢龙实行起来。一时百姓称乐,独士族不快。安禄山以民意奏于朝,李隆基深以为然。士族无奈,与太子及众王交结,在李隆基面前终日攻击安禄山。不料李隆基听后,对安禄山愈加信任,反对自己的几个儿子更加不喜。
太子等怏怏而退,商议来商议去,决定求助于朝臣,再在李隆基面前说项。不料每次都被李隆基以一句“百姓安乐”驳回。
至此,太子等绝了念头,与朝臣共谋,阴结势力,只待时机成熟,便逼李隆基退位,由太子接任天子。尽管太子等做得机密,那李隆基何等样人,一来二去,就发现其中猫腻。但李隆基最初还不以为意。直到危急时刻,才知道为时已晚。整个朝廷,除了杨国忠高力士之外,全被太子控制。
李隆基忍无可忍,下密旨命安禄山带兵勤王。安禄山奉旨,领军西进。奈何西进路上,处处都是唐兵,安禄山虽然密旨在手,却也不敢泄露,免得李隆基处境更加难堪。大军受阻,逡巡不进,消息早报到长安。李隆基彻底知道大势已去,再颁密旨,命安禄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