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年纪大约是七十多岁,不知道年轻时是金发还是黑发,反正现在是已经全白了。戴了副大大的黑框眼镜,眼睛倒是湛蓝色的,比较有神。
其余的五官只是端正,看不出什么特色。身材倒是蛮高大的,精神也很好。
一身合体的西装,举止斯文,说的英语还比较标准,就是语速比较缓慢,因为他的母语是德语。
大神给芳华的总体印象是,不太像一位外科大夫,倒好像一位研究文学音乐哲学之类的学者。
不过,老头的行事风格还是很有外科医生都有的爽快直接的特点。
他没有什么开场白,问好之后就是让进修生们都坐下,每个组开始调试各自的显微镜。
然后,他就一个组接一个组,挨个检查大家调的对不对,并在每个组都挑个人,做一些基本操作,而他在旁边指点这名医生动作上的优缺点。
虽然这几个月大家都已经学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操作,做起来倒是都没什么大错。但是,教授还是给大家指出了不少细节上的不妥之处。
比如不要坐得太正,微微斜那么一点点有利于眼角余光观察,以及方便手部操作。
手持显微器械时,每个手指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即使是看上去帮不上忙的小指和无名指,如果能微微弯曲,就有防止手抖的作用。
教授还教了大家好几种在手术中拾针的方法。
显微外科和普通外科在很多地方都不一样,特别是缝合的时候,差异特别大。
这里用的针线都非常细小,
但是由于针线如此细小,一旦在手术中没夹稳,把针掉了,特别是滚出了显微镜下的视野,那找起来可就太麻烦了。芳华觉得,发明“大海捞针”一词的人,前世一定是干过显微外科的。
而有着丰富手术经验的教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简便实用的“捞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