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道路两侧种的一水儿的银杏树,还没到白露的季节,但树上的叶子已经开始泛黄。抬眼望去,满目灿烂的金黄在微风中摇曳,在这秋日里反倒让人感觉到一股活泼的生机。
“这地儿打工人用来居住还真的不错。”在路过小区里的游泳池时,南易由衷的感叹道。
“南先生?”
“孙大刚?”
“是的,我就是孙大刚,冼先生让我来接你。”
孙大刚是东京这边不动产中介的业务员,昨天,南易和冼为民联系的时候,得知这小子去大阪那边出差,通电话的时候得知济公回收会社要改善中层社员的居住条件,来这边租房,没见过団地房的南易就想着过来看看。
“嗯,给我介绍一下这里。”
“好的,南先生,要说这地方算是东京环境最好、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団地小区。七零年代初这里刚建起来的时候,据说东京市区好多年轻夫妇都抢着要这里的房子。”
“七零年代初啊,那可跟咱们国内现在的情况差不多,这会城里也有好多人盼着从平房换到楼房。”南易点头道。
“日夲这边盼着住楼房那得是五、六十年代的事了,我一个同事他父亲那会就是拿港区的小院换了江户川的高层公寓,现在成天被我的同事抱怨。”孙大刚笑嘻嘻的八卦,“七十年代这一片火热是因为当时日夲内阁想把东京北部这块给发展起来。
不单给高岛平这通了地铁,建房的时候也舍得往里投钱。你待会看了房子就知道,这房子的格局和质量,放在十年前那绝对是好的没话说。”
孙大刚不愧是从事不动产行业,这种十几年前的旧闻都是张口就来,看来平时对地产这行还是做了不少研究。
不过这孙子绝对不会告诉南易这里还是他妈自殺圣地,从1980年开始,这里每年的自殺事件都有上百起,很多人都会从其他地方赶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