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10】静心随念

说完掉转牛头,向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众人紧随其后,过了小岗之后,山道蜿蜓向上,两旁古木成荫,繁华茂盛,一派悠然。

转了一个弯后,一座苍苔斑剥的牌楼出现眼前,粗壮苍劲的树干,浓绿荫密的常青叶.掩映着刻了“静心随念”四个大字的牌楼,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至此众人内心一片祥和,抛开一切烦恼顾虑。

看着“静心随念”四个大字,众人皆露出了悟钦佩之色。

孙克俭长吸一口气,淡淡道:“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心如明镜,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此乃儒家心学至理——世人皆有念头,皆有野心,为不使执念绑架身心,便要将一颗心当做明镜一般,清清明明,任何事物都可以照见,等它们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

这样人就可以清晰有条理地处理任何事件,而不为欲望和情感所拖累。

封清岩呵呵一笑,又道:“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此乃道家庄子名言,又何尝不是洗涤身心的名言。

妙秀双手合十,附和道:“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妙秀以佛家禅学应和,说得也是同样道理。

三人分别以释道儒三家之言,同时解释这“静心随念”四字之意,颇有相得益彰之妙。

言罢,三人对视大笑,状态欢畅。

经过牌楼,路左豁然开朗,一潭清水横直前方,后面林木里隐见小屋房舍,溪水由其中缓流出来。

最外间,一棵参天巨大的槐树之下,有一座西面垂席的小小学堂,稚嫩的朗朗读书声,从学堂中传了出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身披儒袍、头带儒冠的老者,正手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