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武皇开边意未已---《白驹》 壮行

城市怎么可能与一个诸侯对抗呢?这个战役的布局已经形成了一段日子,但要执行起来还是困难重重。计划中的两个战场,百里峡口的伏击和呼图大营的突破都可能造成青石军的严重伤亡,尤其是百里峡口,既要打又要梯次投入才能保证粘住燮军,这可能是代价高昂的。减轻伤亡的关键在于掌握战役的节奏,如果鹰旗军能及时突破呼图防御烧掉枣林,就会让交战中的燮军自乱阵脚。打仗就是打士气,若是燮军的军心乱了,这仗就好打了。

可是如何保证鹰旗军能顺利突破呼图防御,始终是个大问题。只有鹰旗军这样的全骑兵才有足够的速度执行这个穿插的任务,可是骑兵又不可能携带大型的器械,所能够倚仗的只有重甲的左路游击了。这个计划的胜机有多大,谁也说不上来。鹰旗军的重骑和青石军一样没有经过战争的检验,扶风营也是一样。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必须打的一仗。

如果说有什么正面的消息,那多半就是两个缥渺的希冀:1,呼图大营的燮军将帅不和,在接战过程中出现失误;2,中宛古道的奇袭得手。

如果说呼图燮军将帅不和多少还有些依据,中宛古道的奇袭简直就是幻想了。

若不是界明城无意中看见那篇游方关于逍遥津银坑的笔记,若不是他无意中又听见夏若书唱起的那支古歌谣,只怕宛中古道这概念再也不会进入与青石相关的记载了。

宛中古道发端于毕止,终结于和镇,大部与如今的官道是重合的。只是从中州入宛州这一段,因为古代的地势地形多有不同,大多走的是极险峻的山道。到了日后百里峡开通,古道自然废弃不用,数千年后也就湮灭得看不出踪迹来。也就是靠着那些故老相传的故事和歌谣,古道还在世上留下了一些痕迹。

从文庙中调出来的典籍来看,古道不再有人行走是肯定的,但界明城很感兴趣的一点是:古道曾经通过鹊山。夏若书所唱的“宛中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