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没有急,没有怒。他再不是那个洛阳城中的浮浪子弟,他必须要山崩地裂而波澜不惊,他必须面对一切真与假的时候都不怫然作色。
“父王、大兄”突然从雨幕中传来高洋的大声呼喊打断了高澄的话。与此同时,淋得像落汤鸡一样的高洋并不经由联廊,急匆匆穿过雨幕闯了进来。他看到眼前情景,父亲高王正紧紧执着大兄高澄的臂肘,父兄都目光锐利盯着对方,两个人明显是在争执什么。
高洋跃过栏杆闯入联廊内,大步走上来,跪倒在父亲高王面前,抱住了高欢的双腿,抬头仰视道,“父王,大兄再有错也是为了大魏社稷,为了高氏,父亲不该生大兄的气。”
高欢和高澄一齐低头瞪着高洋。
高洋话一出口就把高澄令元善见废后的事定义在“有错”上,这种心理暗示正与父亲高欢的心理不谋而合。
可是高洋并没有否定大兄高澄,甚至听得出来他是全力支持大兄的。而他支持大兄的理由是:大兄为了大魏社稷,为了高氏。一句话就让人能听得出来,是高洋更能从大处着眼,也更懂得维护兄长。衬托得急急逼元善见废后的高澄就过于凉薄,没有兄妹情。
对于废后一事,高洋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侯尼于,我说过,此事与尔无干,谁让你擅闯到我府里来多事的?”高澄耐着性子当着父亲的面对高洋斥骂,完全不把高洋放在眼中。
“大将军是侯尼于的大兄,侯尼于唯大兄之命是从,只要是大兄的事就与侯尼于有关。只要是为了大魏社稷好,为了高氏好,为了大兄好,就是要侯尼于献出性命也在所不惜。”高洋转头看着高澄,大义凛然,手却还紧紧抱着父亲的腿。
高欢心里突然想起挥刀斩乱麻的事倒是心里一亮,看了高澄一眼,意外温和地问跪在脚下的次子,问道,“侯尼于,你想说什么?”
“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