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章 物尽其用,人尽其职

尊敬。可族兄扪心自问,一旦老人上了岁数,其体魄是不是必然虚弱?其思绪是不是必然固执?这样的人,让他们约束百姓还行,若是让他们去开垦田地,去修缮水利,他们难道可以吗?”

“而且豪族之男,自幼锦衣玉食,没受过什么劳累,受命自然悠久。平民之男,生下来就要躬耕于田亩之间,饥一顿饱一顿,这样的人,往往三四十岁时就已如富贵人家五六十岁般苍老……长久以往,所谓的“三老”尽是世家族人,乡里邻间又怎么可能公平呢?”

刘邈所言并非虚妄。

之前顾雍在选定三长时,也曾统计丹阳各地的三老。

而各地的三老几乎都是豪族出身,要么你是我的亲戚,要么我是你的学生,同气连枝,形同蛛网,触目惊心!

刘邈不否认,其中一些三老还算是德高望重,可以为百姓考虑。

可身为州牧,身为主君,刘邈如何能够将与百姓,与国家生死相关的事情寄托在个人节操上?

所以,这三长制度即便表面上看确实有不敬三老之嫌,与大汉“忠孝”的国策相悖,可却也是必然需要施行的政策。

至于均田,就更简单了……

“两汉四百年,世家豪族侵吞田地不知有多少!怎么我刘邈一分给百姓几十亩永业田,他们就好像要吃人一样,说我刘邈大逆不道?”

世家豪族历代侵占的土地,比大汉所有耕地加起来还要多的多!

而刘邈只是给百姓分上一点点,能够保证他们今后生活的永业田,就要被人骂死不成?

只许富者田连阡陌,而不许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样的事情,难道不会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吗?刘繇本就理亏,此时更是无言以对。

太史慈则则是小心翼翼询问:“敢问刘扬州,对待吴郡的百姓,也会如此吗?”

吴郡不同于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