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会家常,杨裕问道:“张老哥对影碟机了解多少?”</p>
“影碟机?”张达先一愣,“我倒是买了一台,用起来方便,随时能看影视剧,就是这碟片太贵了啊。”</p>
正版碟片五十元一张,七百兆容量,关键还是一次性,除非是特别喜欢的,看完之后基本就是放抽屉里吃灰,这么一算,确实很贵。</p>
杨裕又问道:“那张老哥有没有见过一种白色封面,手写剧名的碟片?”</p>
张达先品出点味道来了,“是说港岛那边过来的白皮碟?裕兄弟你觉得这碟机能做?”</p>
能做指的是生意能做,而不是机器能做。</p>
杨裕不回答,反而介绍起来,“这碟机啊我拆过,就是一块解码芯片加伺服系统,然后跟激光光头和外壳组装起来。”</p>
张达先本能的默算起来,然后道:“解码芯片我不是很了解,不算研发,其它几样加起来成本应该不超过一千五。”</p>
杨裕提醒道:“老哥家里那台当初买了多少钱。”</p>
张达先回忆了一下,眼前一亮,这生意能做。刚才杨裕提示的已经很明显了,白皮碟进来后碟片这方面自然不是问题,但是自己以前没接触过,不知道怎么做。</p>
杨裕看出张达先的犹豫,提示道:“张老哥你也是身家不少人了,别老想着亲力亲为。”</p>
张达先豁然开朗,“对啊,技术方面可以请人帮忙。不知道裕兄弟认不认识这方面的人才吗?”</p>
当然有,老熟人了,杨裕以前就考察过他,软硬件方面都不是问题。</p>
没过几天,李来山就风尘仆仆的赶了过来,这回不赶时间了,张达先和杨裕一起出面接待了他。</p>
第二天就带他来到裕达制造厂,这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