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庸。
所以,在诸位少年看来,王伯仁来此,一定是为羞辱王伯庸。
然而,让所有人跌破眼睛的是,王伯仁非但没有为难王伯庸,反而亲切地叫喊道:”哥,父亲让我来接你们。“
王伯仁没有平日的半点蛮横,乖巧得像私塾里的好学生。他向来不喜欢王伯庸,可却放低姿态,称呼王伯庸一声哥。整个过程,他不曾看向司道一眼。他有意地逃避司道的目光。其实,司道从未对王伯仁真正出手过。可王伯仁却好像非常畏惧司道。
周围所有的少年都不知所措。他们不禁怀疑,王伯庸莫非又可以修行?否则,王伯庸怎么会突然进入内城?可是,即使王伯庸可以修行,也已经过最佳的年纪。轮前途,王伯庸绝对比不上王伯仁。那么,王伯仁为何会如此姿态?
这一点,司道与王伯庸也都想不明白。二人的困惑并没有持续很久。他们跟着王伯仁,走进内城大殿。
大殿中央,王无人身居上位,居高临下,犹如君王。王无人细眉方脸,额头饱满,文雅中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当司道与王伯庸走入大殿时,王无人率先看向司道。然后,他露出和善的笑容,亲切道:”伯庸,入座。待会,你与父亲一同迎接王家特使。“
”是!“王伯庸应承。
留给王伯庸的位置是左侧上座,是最靠近王无人的位置。而王伯仁则坐在王伯庸的身侧。
不论怎么看,这都不像是试探,反而处处透露着讨好的意味。很显然,王伯庸并不具备讨好的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人应该是司道。
王无人安排完王伯庸,立刻就询问司道:”你就是魏无痕的朋友。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司道。“
”司道兄,还望赏光入座。“
司道的位置是右侧第二个上座。其实,大殿内的修士有四五十人,皆为筑基